会议专题

上海市农村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研究

2010年3月用食藻虫引导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对上海市临港新城果园镇里塘河道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选取河段500m,河宽20m,水深平均3.5m.为了保持食藻虫在治理河段水体中的密度,在河道两端采用筛绢网帘拦截,治理河段共投入4kg食藻虫,立即采用抛秧法在治理河段近岸3m处种植400kg,其密度为135g/m2;南岸采用扦插法栽培苦草四行约30,000株,其密度为100株/m2.结果表面: 在生态修复工程2-3个月后,苦草伊乐藻逐步形成水下植被,覆盖率高达40%.每月水质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Mn)、总氮(TN)和总磷(TP)在最低时分别比1月份下降了60.67%、85.36%和88.74%;修复过程中11月份水质最好:氨氮平均为0.088mg/L,亚硝态氮平均0.024 mg/L,叶绿素α平均5.31 mg/m3.试验期间,修复区水体TN、TP、NO2-N、NH4-N和CODMn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水体透明度(SD)平均在150~180cm,水质达到国家Ⅱ~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 因此,食藻虫与苦草和伊乐藻结合的生态修复方法是河道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也为其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河道水质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环境保护

杜霞

国内会议

上海海洋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上海

中文

85-92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