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到”惯例”--艺术的现代观念转型及其中国情境的反思
在18世纪以来的美学和艺术哲学话语体系中,对艺术的讨论往往是在审美的视域中进行的,强调艺术与美的关联.而当持这种观点去看20世纪自先锋艺术以来的艺术时,阐释经验往往遭遇到挑战.古德曼认为,人们在解读当下艺术时,必须将艺术置于从”什么是艺术”到”何时是艺术”的话语转换体系中.这表征了艺术的现代观念转型.这种转型揭示了在艺术定义问题上的两种不同路径:功能性定义和惯例性定义.前者认为,一件艺术品必然具备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功能价值,审美体验恰恰是其中的一种功能体现;后者则相信,一件艺术作品是根据某些相应的规则或惯例才得以确证其合理性.艺术的现代观念转型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界所讨论的”艺术的终结”现象.基于艺术的现代观念转型和”艺术的终结”话题,揭示其中国情境、反思观念转型中的技术崇拜误区,可以明确中国当下艺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言说立场.
传统艺术 审美内涵 观念转型 逻辑思维
杨向荣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2-34
2015-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