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世纪以来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逻辑演进与学科建构

20世纪以来,中国的民俗艺术研究经历了从学者引导、学界推进到学科自觉的百年历程.第一阶段是民俗艺术研究的探索与发展期,相关研究主要依附于民俗学和民间文化展开;第二阶段的研究已经实现了民俗艺术的理论自立,摆脱了民俗学的束缚,”民俗艺术”的学术概念与内涵得以阐释;最后一个阶段是民俗艺术学学科的确立期,民俗艺术学理论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其中陶思炎先生的《民俗艺术学》是民俗艺术研究学术史上第一本系统地阐释民俗艺术、并建构起民俗艺术学完整理论体系的论著,它标志着民俗艺术学学科自觉的最终形成.

民俗艺术 历史演进 文化内涵 学科建设

孙发成

浙江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

南京

中文

583-591

2015-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