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研究--兼论”证素”研究的伪命题特征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作为判定证候的三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f(z)=a+b+c的简单线性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也是简单的线性关系f(z)=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仅体现在症状构成数目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Z1+Z2+Z3+…+Zi=a+b+c=f(z),即线性关系是辨证过程中的基本数学逻辑关系,证候的全集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线性关系下的超级巨大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而这些结果表明, ”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中医证候理论 数学逻辑关系 伪命题特征 辨证过程
孙喜灵 郑秋生 于东林 刘卓军 黄冲 刘孟安
滨州医学院山东省中医证候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264003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90 烟台长恩医院,山东烟台,264003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707-716
2014-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