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床红化蚀变的研究现状
红化蚀变是地表较为直观的蚀变异常,对勘探指导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自开展找矿工作就对其有着极大的关注.较早对的理论研究是探讨”岩石颜色与铁颗粒的关系”(巴尔苏科夫,1972).经过长期、广泛的研究,相继提出铁离子对铀沉淀的作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大量铁离子赋存的机理及铁铀共存等现象和认识,揭示了红化蚀变形成过程中对铀矿成矿的影响,推动了铀矿找矿、铀成矿理论和过程的研究和发展.但对红化蚀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且其形成过程和对铀矿的影响作用尚存在理论难题,由于赤铁矿颗粒的微小,不能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分析全岩总量时,容易把其他含铁矿物中的铁含量算到赤铁矿中.基于红化研究的进展,分析认为红化是热液铀矿成矿的必然产物,红化研究的深入是铀矿找矿及成矿理论完善的一个突破点.
铀矿床 红化蚀变 找矿工作 成矿机理
高海东 胡宝群 王运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江西南昌330000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抚州 344000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江西南昌330000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88-92
2014-1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