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背压运行与抽汽运行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针对热电厂汽轮机组背压和抽汽两种运行方式,分别采用热量法计算其热耗率和煤耗率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给出两种运行方式孰优孰劣的定论. 通过对于供热量Qh_1298.02 GJ/h,Qh背=1026.06 GJ/h的比较,很容易发现,由于背压工况电负荷受到热负荷限制,同负荷下供热能力不如改造前抽汽工况,供热能力下降了(1298.02-1026.06)/1298.02=21%.通过对热电厂燃料利用系数ηtp=0.8058,ηtp背=0.8837的比较,由于背压工况无冷源损失,燃料利用系数比原抽汽工况要提高了(0.8837-0.8058)/0.8058=10%。通过供热机组热化发电率ω=47.96 kWh/GJ,ω背=93.54 kWh/GJ的比较,可以看出背压工况的热电联产技术完善程度要大大好于抽汽工况。由于采用的是“好处归电法”,可以明显看出发电标准煤耗率,背压改造后比改造前要低了0.045 8kj/kWh,换算成相对指标比改造前低了24.5%。由于采用的是热量法,不能体现能量的品质,背压工况相对改造前抽汽工况利用了大量低品位热能,所以供热标准煤耗率有所增加,但增加范围不大只有2%。通过带入12-13年供热期发电量和供热量,计算得出12-13年供热期采用备压运行方式比抽汽运行方式共节标准煤25222.238吨,可以看出整个供暖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经背压改造后的机组,比抽汽工况运行热经济性要高。按每吨标准煤676元算,每个供热期可以节约成本1705万元。
热电厂 汽轮机组 背压运行 抽汽运行
张继勇 李博 李小洪
国电吉林热电厂 吉林 132021
国内会议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年会暨热电联产学术交流研讨会
重庆
中文
1-7
2015-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