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小江沿岸带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0年3月、6月、9月、10月对三峡水库小江沿岸带进行了采样监测,同步调查浮游植物及总氮、总磷、亚硝酸盐氮、磷酸盐、高锰酸钾指数、电导率、溶解氧、水温、pH、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小江沿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评价,采样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3属135种(变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小环藻、颤藻、土生席藻、尖尾蓝隐藻,浮游植物年均细胞密度为1588.64×104cells/L,其中9月细胞密度最高,6月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分布显示:小江沿岸带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且很不稳定,水质变差.CCA(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水温、pH、高锰酸钾指数和营养盐是影响小江沿岸带浮游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

河流流域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胡莲 郑志伟 潘晓洁 张志永 邹曦 万成炎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

深圳

中文

2036-2044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