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市污水及其接纳水体中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手性特征
本文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城市污水、河水和河流沉积物中的3种手性咪唑类和1种手性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手性异构体构成和分数(EF).研究表明手性咪唑类药物在原污水中主要以外消旋体为主,只有少部分非外消旋体存在,EF在0.450-0.530范围内;在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则体现了一定的手性选择性行为;溶解态与吸附态的手性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手性行为.河流水体中普遍检出该类药物,河流沉积物是该类药物的一个主要污染汇,咪唑类药物仍以外消旋体为主,而戍唑醇则以非外消旋体为主.该类药物的污染分布及手性行为存在一定的季节性规律,一般冬季含量较高,咪康唑的EF值在夏季较高.该类药物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机理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水体环境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手性行为 季节性规律
黄秋鑫 王志方 王春维 彭先芝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环境评估与监测中心) 广州 51061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2932-2941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