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鼻腔鼻窦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目的:头颈部及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mucosal mela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MMHN)是临床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局部容易复发、多发生颈淋巴转移的鲜明特征.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未能有效提高生存率.本文探讨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其影响愈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37例原发性鼻腔鼻窦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23-61岁,中位年龄4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0d~5个月。发病部位分别见于鼻底、鼻腔外侧壁、筛窦、鼻泪管,16例在原发灶切除后4月-3年后发生颈淋巴转移,3例患者在鼻腔病变切除后发生同侧或对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结果:采用了门诊随访为主和电话随访为辅的随访分析。37例患者除2例分别于术后14和16个月失访外,均完成随访。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手术范围包括:1)原发灶的广泛切除;2)转移淋巴结的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带瘤生存率分别为32.3%和19.6%.3年内局部复发率68.2%,远处转移率56.6%。 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较高,早期诊断和尽早广泛手术切除原发病变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对可疑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变尽可能避免术前活检,以术中冰冻病理切片为妥,但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对选择性颈淋巴清扫应持积极态度;术后辅助放疗、化疗未能显示有肯定性的价值。

鼻腔鼻窦粘膜恶性黑色素瘤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蔡晓岚 李学忠 张立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 250012

国内会议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天津

中文

150-150

2015-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