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对天然气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包括山西组、太原组煤层和暗色泥岩,其中煤层是主力烃源岩,其厚度主要介于2~8.7m之间,均值为4.7m,整体上由北向南逐渐变薄的趋势.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残余有机碳均值分别为54.94%和66.96%,泥岩残余有机碳均值分别为2.88%和1.75%;干酪根碳同位素介于-24.56‰~-22.05‰之间,属于Ⅲ型干酪根;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介于1.6%~3.2%之间,均值为2.3%,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烃源岩生气强度主要介于(8~22)×108m3/km2之间,同样具有从北向南逐渐减小的趋势.与苏里格地区气源条件相比,研究区气源条件略显较差,研究区煤层厚度平均值为4.7m,而苏里格地区煤层厚度平均值为14m;研究区生气强度介于(8~22)×108m3/km2,而苏里格地区生气强度介于(11~29)×108m3/km2.研究区气源条件控制了气藏在区域上的形成与分布.平面上,研究区产气井主要分布在煤层厚度大于4m,生气强度大于12×108m3/km2的区域,且存在随着烃源岩条件的变好含气性也变好的趋势.纵向上,天然气运移的最远距离与煤层厚度和生气强度存在良好的正相关,煤层厚度越大、生气强度越高,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越远.

天然气 气源条件 烃源岩 控制作用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胡维强 赵靖舟 李军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

国内会议

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41-47

2014-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