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影响母猪产仔性能部分因素的调查研究

本研究在整理新乡某猪场2010年至2011年间产仔记录的基础上,从猪场实际出发,针对影响母猪产仔性能的部分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寻求增加产仔数,减少死胎,提高母猪产仔性能的方法,增加养殖效益,为生产服务.通过整理母猪的产仔记录,按品种、胎次、产仔月份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大约克的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均明显高于杜洛克;母猪产仔数从第1胎开始逐渐增高,到第6胎达到最高,而后开始下降:产仔月份对母猪产仔性能没有明显影响;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配种,结果:上午首配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分别为88.2%、85.2%、12.31头和11.16头,下午首配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分别为84.1%、81.8%、11.87头和10.89头:经显著性检验,两组的受胎率和分娩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对患有子宫炎症的母猪分别用头孢噻呋钠(A组)、复方盐酸林可霉素(B组)和青霉素(C组)进行治疗,结果:A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分别为85.7%、78.6%、90.5%和11.49头,B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分别为82.1%,75%,90.5%和11.52头,C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分别为71.4%、60.7%、88.2%和11.37头;经显著性检验,A、B两组间的有效率与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A、B组与C组的有效率与治愈率差异显著(P<0.05),3个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受胎率与窝均产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3组药物都有效,本猪场内使用头孢噻呋钠和复方盐酸林可霉素的治疗效果优于青霉素,但治愈后母猪的受胎率与窝均产仔数都不受影响;对实验组母猪进行药物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受胎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仔猪均初生重和仔猪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0.3%,11.7%,0.05头,0.08 kg和7.4%,仔猪腹泻率降低19.2%,经显著性检验,两组的受胎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仔猪腹泻率和仔猪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仔猪均初生重经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此药物处理方案确实能提高母猪的产仔性能。

母猪 产仔性能 统计分析 疾病治疗

王留涛 吴庭才 李小康 樊向阳 程相朝 龙塔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洛阳,471003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8-58

2012-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