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在艾滋防治中的指导作用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它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因此,把艾滋病称为世纪杀手.治未病是中医防病保健的一个重要措施,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对治未病又以下两层阐释,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关治未病的思想理念在不断扩大,不断深入到预防保健的各个层面,笔者主要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体现治未病在艾滋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在通常情况下,只要能截断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如做到不与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发生任何性行为,性交时使用安全套,慎用血液制品,坚持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输液器,拒毒、戒毒等,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是剖腹产,及时注射爱子疫苗等,艾滋病的感染是可以预防的。这就是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未病阶段,一定要特别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感染后的三个阶段,就是既病防变的阶段,尤其在漫长的潜伏期,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不同的个体,根据四诊和参,辨证为不同的证型,给与恰当的中医药治疗,以补益患者的正气,去除毒邪,(即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以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在此期更是大有作为,中医认为艾滋病是本虚标实,以脾虚,肾虚,气虚,阳虚为本,以血瘀,湿阻,痰湿,邪毒为标,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而在潜伏期,则是正邪相持,正气渐耗,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失调。其治疗原则是尽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整全身的功能状态,使正邪处于平衡状态,尽量延缓发病时间。
艾滋病 治未病思想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
韩兆峰 段翠萍
陕西省华县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治未病”发展论坛
北京
中文
161-164
2015-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