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针灸与治未病
随着科学的进步,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重视.反映中医药优势特色的重要理论——”治未病”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而”逆针灸”因其能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力的激发与调动而成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 针灸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用中医藏象与经络学说理论,将人体视为一个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通过在适当的时候的相应愉穴的适宜刺激,依据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的广泛联系,对多靶点及横向与纵向的多环节产生调节,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整体调节能力,并最终使机体保持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延衰的目的。这是一种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力激发与调动的整体调节方法。在这过程中,针灸适宜的刺激具有良性应激原的特点,既调动机体的潜能,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提高机体自身内在的抗病与应变能力,又不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或机体功能代谢障碍等副作用。针灸界近年提出“针灸预处理”一词,与古代逆针灸有很多相似之处。 针灸预处理方法提高机体对缺血的耐受力。如经电针预处理后可明显减少大脑的梗死面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针刺内关与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进行比较,发现针刺内关与缺血预处理组均可减小随后缺血损伤的心肌心电图及相关酶的改变,预示针刺内关可激活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总之,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与技术全面揭示逆针灸产生防病保健作用的机制将为时不远,而逆针灸机理的揭示,必将对进一步开发针灸治未病的潜力及广阔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逆针灸疗法 治未病思想 中医理论 疾病防治
王峰
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治未病”发展论坛
北京
中文
196-198
2015-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