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祁连石居里-大岔一带海相火山岩化学成分信息的地质意义

北祁连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究和确认的我国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在该区石居里—大岔一带的奥陶纪海相火山岩中,很早就发现了九个泉、大岔东山顶块状硫化物铜矿床,近年又发现了石居里、长干峡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以往对于海相火山岩化学分析数据的研究,比较合理地提取了有关原始岩浆系列的信息,但对揭示成矿作用的有关细碧角斑岩化信息重视不够.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该区海相火山岩化学成分图解及地质意义.本文认为细碧角斑岩比正常火山岩富Na20是海水参与的结果;在Na2O-Si02图解中,细碧角斑岩类与正常海相火山岩界线为一条微上凸的曲线,该界线Na20含量在3.5%-4%之间;石居里一大岔一带海相火山岩的成分点多落在该界线之上的细碧角斑岩类分布区,可反映该区奥陶纪弧后和岛弧扩张脊火山喷发间歇期,海底热卤水对流循环活动强烈,成矿条件非常有利。

海相火山岩 细碧角斑岩化信息 化学成分图解 块状硫化物矿床

贾健 杨合群 赵国斌 谢燮 任华宁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430074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468-471

2014-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