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治疗中肠梗阻的中医证型分析
肠梗阻是中医六腑急症,中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对此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研究,定名“关格”。“关者下不得出也,格者上不得入也”,“关格者,忽然而来,乃暴病也,大便秘结,渴饮水浆,少倾即吐,又饮又吐,唇燥,眼珠微红,自病起粒米不思,滴水不得下胃,饮一杯吐出半杯者”。本病病位主要在肠、属腑,但与脾胃功能失调甚为密切。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功能失调则气机奎滞,甚则不通,不通则痛。白血病患者并发肠梗阻多为本虚标实,治疗不能仅用通腑泻下一法,只有详辨虚实寒热,兼顾气血阴阳,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补泻兼顾,才能取得突出疗效。且要重视“未病先防”,因为在疾病的初期,正气未衰,邪气对机体的损害也较轻浅,所以易于治疗,预后也多较好。在出现早期症状如恶心,纳差,腹胀,大便干结,数日一行或无大便干结,但排便周期延长,或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等临床特征时就要及早治疗,改善预后。中医药的应用不仅解除便秘、肠梗阻,使得紊乱的胃肠功能得到调整,并可使患者体质状况得到改善,是单纯使用西药所难达到。
白血病 肠梗阻 中医证型 辨证论治
张娜 燕小宁 王钊林
山西省中医院血液科,山西太原030012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全科护理编辑部,山西太原0300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
2014-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