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证治心悟

本患者以面黄乏力2年余,加重伴发热、皮肤紫疲3月余就诊,从患者舌脉症可知,患者为髓毒劳,证属疲毒内阻证,为正气亏虚,感受邪毒,不解而入里化热,蕴结于骨髓,气血生化乏源而气血亏虚、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疲血阻滞,日久搏结于胁下而成瘾痕痞块,疲痕皆由寒热不调,饮食不化,与脏器相搏所生也。”加之患者化疗后正气愈亏,阴虚内热,故治疗应活血化疲,养阴透热,药用脆下逐癖汤和青篙鳖甲汤加减。方中青黛、雄黄组成青黄散,于明代《奇效良方》即有记载,青黛咸寒,消肿散疲,凉血解毒;雄黄辛温,解百毒,消积聚,化揍血,两药合用祛邪解毒,活血化痪。外用药西黄丸原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为清代名医王洪绪的家传秘方,由磨香、牛黄、乳香、没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和营消肿之功效,联合外用共达解毒化癖之功效。经治疗后患者疲毒渐去而正气亦亏,故应佐以益气健脾扶正,药用归脾汤加减。方中虽无大寒清热之品,亦无破血逐癖之药,而予补中益气、健脾扶正为主,亦能“平中见奇”,通过调补脾胃,以助化源,益其元气,达邪外出。回顾患者治疗过程,病程较久,症状复杂,兼证较多,变化难极,故内科疑难杂症,难在辨证,此时应执简驭繁,通观全局,有先有后,分步进行,先以清热,再与化揍,终以补虚,而方药证对,随证加减,驾驭自如,才能其效如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医理论 辨证论治

杨淑莲 邸海侠 赵鹏敏 范华

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河北廊坊06500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

北京

中文

1-3

2014-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