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垂体腺瘤病理诊断中的挑战、陷阱及争议

垂体腺瘤的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10%,是颅内第三大肿瘤,占鞍区病变的90%.其病理学分类是依据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特点及激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特点.但一个综合性的诊断还需要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的证据.常见的组织学类型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就可以诊断,具有有挑战性的是一些少见类型的诊断,常需要电镜检查及更精确的免疫组化甚至分子病理检测.同样,一些诊断的挑战和陷阱也来自于垂体腺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形态学变化.而且对不典型腺瘤和垂体癌的概念目前尚有争议,这使在组织病理学层面诊断侵袭性腺瘤就非常困难.本文综述了垂体腺瘤的基本诊断要点以及几种少见腺瘤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期为临床上垂体腺瘤的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病理医师不仅要熟悉垂体腺瘤的基本诊断原则,还要认识一些少见类型的形态学变化和各种不同治疗反应的形态学变化,综合合理地应用免疫组化、电镜以及分子病理检测技术将对垂体腺瘤的正确诊断和预后判断、指导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信与其他学科一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组技术的应用,垂体腺瘤的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时代也会很快到来,病理医师也将会在垂体腺瘤的专业治疗团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垂体腺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应用

郭乔楠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重庆,400037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31-40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