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干湿循环对带裂缝钢筋混凝土柱力学性能及氯离子含量的影响
通过实验室模拟沿海氯环境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工作条件.使初始裂缝宽度分别为0、0.07、0.10、0.14 mm的钢筋混凝土(RC)偏压柱试件受到100次海水干湿循环作用,观察裂缝发展情况,然后对柱试件进行静力偏压加载试验,并测量受拉区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初始裂缝宽度的RC柱试件经过100次海水干湿循环后,其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延性均随初始裂缝宽度的增加而降低;按规范计算的偏压承载力均高于试验值.与偏压极限荷载试验值相比,当初始裂缝宽度小于0.10 mm时,规范计算极限荷载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裂缝宽度为0.10 mm及以上时,规范计算极限荷载值的相对误差大于16%.柱试件混凝土受拉表层(0~10 mm)的氯离子含量随初始裂缝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裂缝宽度小于0.10 mm时,受拉混凝土内层(10~30 mm)的氯离子含量差别不大;裂缝宽度为0.10 mm及以上时,受拉混凝土内层(10~30 mm)的氯离子含量近乎成倍增加.
钢筋混凝土柱 初始裂缝宽度 力学性能 氯离子含量 海水干湿循环
沈孛 叶英华 刁波 郑晓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191;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65-70
2014-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