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格义”之广狭二义及其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文章介绍了“格义”的通行解释,分析了“格义”的广狭二义,总结了“格义”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道安等人对“格义”方法的弹斥和摒弃,固然标示着中国佛教“经义大明”的新时代的到来,但是“格义”之法却并未因此而完全绝迹。究其所以,恐怕并非单是因为积习已久,难以邃断;在中外异质文化的交通融会中,“格义”虽然未免“迁而乖本”之弊,但是作为一种方便法门,或许也自有其优越殊胜的一面。总之,对于“格义”,如果严格地以所谓的佛教正义来衡量评判的话,固然当以道安诸公的是非为是非;但是,如果站在中国佛教思想史的角度,着眼于佛教思想与中国固有文化之间的相互融通,探求佛教中国化的具体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那么,就不能不对“格义”方法的历史贡献予以充分的肯定,而不是简单地跟从着道安的立场,对“格义”唯加弹斥而已。进而言之,若无“格义”方法之运用,佛教这种外来的宗教思想文化,是否能够在本土固有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国社会生存并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恐怕还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佛教 格义理论 中国化进程 历史传承

张风雷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国内会议

“儒释道融合之因缘”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14-127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