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廢棄物管理舆資源回收產業發展現況
20世纪中叶之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社会体系,已造成地球的资源耗损及环境劣化.因此,积极进行废弃物管理制度革新、研发再生利用技术、健全资源回收产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构资源循环型社会,应为当前国际环保要务.台湾自1970年代起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及民众所得提高,废弃物产生量日益增大,性质亦趋复杂而难以妥适处理,曾造成严重的垃圾战争局面. 台湾因应都市垃圾管理问题,政策沿革可分成三个阶段,1984年都市垃圾处理方案以掩埋为主,1991年转为焚化为主、掩埋为辅;2003年起推动垃圾零废弃,以源头减量、资源回收优先,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并推动环保科技园区计书,提升技术研发促进环保产业发展;2007年整合执行一般发弃物资源循环推动计书,以逐步达成垃圾全回收、零废弃之目标.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运量自1998年已逐年下降,2012年较历史最高年减少61.6%,资源回收率达到53.8%.事业废弃物之管理,主要针对产源、清理、再利用、境外输出入及最终处置等机构进行管制.再利用可依事业主管机关规定办理,分为自行再利用、公告再利用及许可再利用.2012年度公告可直接再利用事业废弃物计95项,专案核发再利用计1168件;事业申报以再利用方式处理之废弃物超过80%. 台湾天然资源缺乏,全球资源面临枯竭的警讯也普受关注,近三十年来的努力,废弃物管理体系已由消极的末端管制进展到积极的源头管理,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度,全面推动资源回收计书及零废弃计书,创造了民众所得增加与人均垃圾清运量逆向脱钩的成功经验,可供国际社会参考.地球永续发展系21世纪人类共同的愿景,废弃物是人类日常生活及产业活动无法避免的副产物,为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借由环境教育可建立天人合一惜福爱物的价值观;废弃物是被错置的资源,循环资源或废弃物,其宿命系于你我一念之间.
资源回收产业 环境管理 废弃物 政策调整
張祖恩
台湾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0-23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