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乳中β-内酰胺酶来源分析及相应的生乳管理

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的现象分析,得出生乳中β-内酰胺酶的不同来源,揭示出除了了非法添加之外,生乳中的微生物也可以产生β-内酰胺酶,对生乳的管理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β-内酰胺酶具有一定的耐热性,所以即使经过热处理杀菌过程,生乳中有β-内酰胺酶,那么在产品中也会有残留。乳制品中检出的β-内酰胺酶有可能是非法添加的,也有可能是细菌产生的。根据现有的国际食源性抗生素耐药微生物的风险管理原则,建议加强畜牧业奶业生产全过程管理,而终产品的β-内酰胺酶检测始终是一个辅助手段,凭检测结果很难处理。比较合理的措施是生乳收购时,除了了必要的β-内酰胺酶检测外,对细菌总数含量的要求也要充分理解,细菌总数含量高,产生内源性p一内酞胺酶的几率也高。对于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阴性的生乳尽量及时加工和缩短运输时间,必要时要进行预巴氏灭菌处理。
生乳 β-内酰胺酶 检测方法 巴氏灭菌处理
喻东威 宋晓东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呼和浩特011517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9-281
2015-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