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国前的疫灾流行与防治研究
疫,即瘟疫,按当代医学界的界定,“指具有剧烈流行性、传染性的一类疾病”。疫灾,即瘟疫流行所带来的灾害。具体地说,就是“一旦某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疾病就成了灾害,这样的疾病就称为‘疫病’,这样的灾害就称为‘疫灾”。湘西州建国前由于水早等自然灾害频发,卫生防疫机构不健全,人们卫生防疫知识缺乏,迷信盛行等多种原因,致使疫灾肆虐,特别是民国时,连年流行,而建国前疫灾流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和社会(人为)两个方面。虽然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但效果有限。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防治,若等疫病发生后再寻防治之法,既被动又治标不治本。故唯有采取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防治方针,建立健全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加强相关宣教工作,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合作,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能达到从根本上防止疫灾流行之目的。
疫灾 自然环境 社会因素 灾害防治
胡忆红 姚良敏
湖南科技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72-478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