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被”理论体系”裹挟的文艺研究界--以百年来《文心雕龙》研究为例

百年来的中国文艺研究界被来自西方的”理论体系”裹挟着,”理论体系”的学术观念指导着学者不断寻找堪比西方的中国文论,《文心雕龙》则常常被学者们当作中国文有”理论体系”的标识.”理论体系”观念使20世纪的”龙学”兴盛,也遮蔽了其富于民族特色的诗性特征.《文心雕龙》研究面临着转换视角、更新研究方法的问题,这是学科研究向前掘进的必然趋势.既要跳出”文学”的框框进入更宽广的文化视野,又要跳出”理论体系”的框框兼顾其富于诗性智慧的民族特色,文化人类学是一条理想的理论取径.《文心雕龙》既有逻辑性、体系性的一面,也有诗性的一面,其诗性智慧是由中国文化的延续性、稳定性所决定的,研究其诗性智慧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古代文学 《文心雕龙》 诗性特征 民族特色

吴中胜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6-29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