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直觉与表现--基于朱光潜与梁宗岱的争辩

就上世纪三、四年代朱光潜与梁宗岱围绕直觉与表现争辩的相关问题:克罗齐讲的”直觉”与”概念的”是截然分立,还是两者乃有关系?是否”改了一个字同时也就改变了意境”?究竟直觉是否即表现呢?是否没有表现即没有直觉呢?”;”直觉即表现”是否忽视”传达”的作用?以及关于诗和散文的分别等五个方面问题在朱光潜和梁宗岱之观点的异同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引申出:无论是朱光潜还是梁宗岱实际上都不赞成克罗齐抹杀传达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这完全出自朱、梁都是中国人,中国传统生命有机体的理论流淌在他们的学脉中,对于西方只重逻辑,单从知识论(即认识论)看直觉多少持质疑的态度.这从朱光潜直觉即表现那”一刹那”前后不排斥”名理”(包括概念、道德、社会内容)的观点;梁宗岱艺术可要”经过四个阶段:受感、酝酿、结晶、和表现或传达”的观点可以得到证明.这是西方直觉说”本土化”(中国化或华化)一个典型案例.当然,朱光潜适度保留了美学作为认识论的规定性,但是对克罗齐心灵的客观唯心认识不够充分;同样,梁宗岱恰恰没有分清楚哲学的直觉和艺术的直觉的区别,但是对于直觉的超越性质有不自觉的感受.

文艺学 哲学思想 朱光潜 梁宗岱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

国内会议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62-73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