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也是文学理论?--19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理论的学科反思与未来发展问题初探
晚近二十余年,被指出现了一种”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倘若不狭隘地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有存在合法性的.它是文学理论自觉的表现,是现代社会知识分化及理论自反性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对现实文学/文化变化的积极回应.”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对于具体的文学研究也不无方法论的启示意义.在工具理性占支配地位的今天,探讨”什么是好的文学理论”问题,虽然也是一种”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但它能对文学理论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价值引导作用.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功能是丰富的开放的而不是单一的狭隘的。承认当今文学理论的转型是明智的。未来文学理论的发展是多向度的而不是单维度的。虽然不可不强调文学理论在文学文本解读方面的专业性,但也不可小觑与文学文本解读其实有着积极关联的文学理论的公共性与学术性。那种看似“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会继续发展下去的。
文学理论 专业性分析 公共性分析 学术性分析
肖明华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国内会议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63-173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