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文学是否需要理论?

文学理论如果不对古典文学经验进行有效阐释,就只是一堆未启封的工具,难以进入中国经验的核心。对考据式的文学研究而言,理论或许可以抛弃,或者留待查看,有条件地加以使用。但对于“人文科学”意义上的中国文学研究而言,关于古典文学的理论研究,恐怕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这个任务首先应该落在文艺学专业的头上。在这个混乱和暖昧充斥于思想的时代,中国文学研究如果要走一条清醒的道路,为社会发展和个体心灵的成长提供帮助,显然需要理论的参与。正如希利斯·米勒在多年前所言:文学理论前途无量,它有助于教授批评性的解读,使其成为反对那种将语言现实同物质现实进行灾难性混淆的主要手段,此混淆的一个名称就是意识形态。

中国文学 文学理论 意识形态

张卫东

汕头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03-512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