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文化理论”:雷蒙·威廉斯眼中的巴赫金
雷蒙·威廉斯对巴赫金接受始于19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中对沃洛希诺夫/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的聚焦,并接受其语言是活动,语言有历史,具有符号的”双重性”的看法,并得出将语言视为与社会、经验的接合表述的结论.进入80年代之后,雷蒙·威廉斯开始自觉地赞同巴赫金小组的社会学诗学,并与自己的文化社会学结合起来,某些理论表述也开始”巴赫金化”了.1986年,在其最后的著作《文化研究的未来》和《文化理论的应用》这两篇文章中,雷蒙·威廉斯将巴赫金的理论称为”有意义的文化理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巴赫金思想对雷蒙·威廉斯的影响虽不具有”原发性”(即影响的最初来源),但具有”催化性”(在关键时刻推动了接受者思想的自觉).后期雷蒙·威廉斯对巴赫金文化理论的接受明显受到了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影响,并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将巴赫金思想命名为有意义的文化理论.
文化理论 哲学思想 雷蒙·威廉斯 巴赫金 俄罗斯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615-625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