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俄国形式主义和美国”新批评”几个关键概念在汉语诗歌中的批评实例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的西方文论中,传播较早、恐怕也算传播得最为广泛、被使用得最为纯熟的,也许应当算是俄国形式主义和美国新批评派了.除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门的译介工作,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在中国的成功旅行,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20世纪90年代几本重要的西方文论教材,形式主义和新批评被认为是”科学主义”文论的代表,是注重”文学作品系统”本身的流派类型.这种科学的、细致的分析方法,对于依靠直觉和感受去阅读文本尤其是诗歌文本的中国读者来说,常常会带来一种思维上的有益的矫正与补充。鉴于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的文本分析特征,不妨在再次理解有关术语的前提下,结合汉语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文本,努力呈现俄国形式主义和美国新批评在汉语文学理论话语及其批评方法中的有效性问题。

汉语诗歌 形式主义 文学批评 文论流派

朱周斌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重庆,沙坪坝,400030

国内会议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626-638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