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死亡与作品的复活:”新文本主义”文学观念及其方法意义
抛弃文本内在的形式结构要素、以文本的外在物质媒介为进路、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西方新文本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不单是学术界对经典文本主义、结构主义等文学理论作根本反思的产物,它更有其深广的新文献学方法论与文学自律性观念基础.以文学文本的形式媒介为源头,以文学的文本阐释为鹄的,通过突出文本的再生产与流传演布要素来扩展文本的原初意涵,是新文本主义区别于其他文本理论的基本特征.而围聚在”文本学”核心概念下、决然舍弃文本中心与作者意图、擎持由”文本”到”作品”的新文本主义再革命,尚需要从观念本体与技术方法两个层面作出详细阐明.这一阐明既可为今天人们重新认识文学的本质提供问津之途,也可为今日文学因媒介革命而复又走向”大文学”时代的文本分析与文学阐释提供宽广空间.
文学批评 新文本主义 文本学 学术价值
谷鹏飞
西北大学中文系 陕西西安710127
国内会议
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405-416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