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细胞模型的影响. 方法:采用30%脂肪乳剂加入细胞培养液培养正常人肝细胞株L-02,设立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使实验组培养基含30%脂肪乳剂终浓度分别为0.25ml/L,0.5mL/L,0.75ml/L,1ml/L,经过72小时培养后予以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内脂肪滴数量,测定培养液ALT、AST、TG含量,选择最合适浓度(0.5ml/L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再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实验组加入芦荟大黄素,使实验组合芦荟大黄素的终浓度分别为10-4mmol/l, 10-5mmol/l,10-6mmol,干预该细胞模型,动态监测细胞内脂滴数量、甘油三酯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ALT、AST、SOD、MDA、内毒素、TNF-α等指标,评价芦荟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的作用. 结果:本研究可见:用含30%脂肪乳剂0.5mL/L的培养液培养正常人肝细胞株L-02,48 h可使肝细胞产生明显甘油三酯堆积,培养72小时成功建立NASH肝细胞模型,加入芦荟大黄素可减少细胞内脂肪滴堆积,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所致培养液中ALT、AST、MDA、内毒素、TNF-α等含量的升高以及SOD含量的下降,其中以终浓度10-4mmol/L组效果最明显,提示芦荟大黄素作用后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改善,炎性指标明显下降,细胞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芦荟大黄素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以及”二次打击”对肝细胞的损伤,减少细胞内脂肪滴堆积,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效应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芦荟大黄素 肝细胞 细胞损伤
戴娜 周培 张莹莹 王炳芳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大学研究生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756-763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