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谈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中医药临床研究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根据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症、恶心和呕吐症和成人反刍综合征.中医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呕吐”、”胃反”等范畴.发病机制与胃肠运动功能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常见中医病机与脾胃不和、肝胃不和、肝脾不和、饮食积滞、脾虚湿困、胃阴亏虚有关,证型分布常见肝郁脾虚、肝郁气滞等,故脾虚、肝郁为功能性胃肠病的主要病机.本文主要总结了近5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近5年临床研究中,主要辩证及处方为:脾虚气滞证,以香砂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厚朴温中汤合黄芪建中汤为主方;脾胃湿热证,以连朴饮为主方,或以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肝胃不和证,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证,以化肝煎,或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肝郁脾虚证: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脾胃虚寒证,以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或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药物对照组多选用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等,亦有选用安慰剂做对照组,亦仅治疗前后疗效对照分析,随机、双盲研究较少,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中医药治疗是通过何种病生理途径获得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发病机制 中药治疗 临床疗效

刘奕 徐慧媛 吴海柱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房山区史家营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国内会议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530-532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