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嘉靖初广东毁淫祠看中国传统的移风易俗实践
中国传统风俗观强调风俗的政治文化特性,并将移风易俗看作教化治国的重要举措.明嘉靖初年,针对广东”重淫祀”、”礼教不兴”的风俗现状,时任广东提学副使的魏校以广州府城为中心,发起了覆盖广东大部分地区的捣毁淫祠运动.对此,历史学者科大卫和井上彻已有深入研究.但他们着重从地方社会与国家整合的角度呈现魏校毁淫祠的过程及历史意义,而忽略了事件本身作为中国传统移风易俗实践的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的移风易俗观念,分析该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及社会效果,指出过分强调政治伦理教化的作用,既是中国传统移风易俗实践的特点,也是其局限所在.
移风易俗活动 毁淫祠事件 政治伦理 明代
程肖力
中山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9-115
2014-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