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传统习俗的演绎与文化符号的变迁--以佛山”行通济”为例

”通济桥”是佛山的著名桥梁之一,自明代始建至今,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成为满足不同历史时期广大民众”祈福、消灾、祛病”等心理的重要平台,”行通济”习俗是几百年来,以通济桥为中心而形成的具有水乡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甚至如今在全国都很知名的民间重要习俗之一,该习俗与北方和江南等地区的”走百病”、”走三桥”、”渡厄”等民间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托着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的良好愿望.”行通济”民俗文化在佛山独特的影响力主要源于两点:一是通济桥在佛山古八景之一的”村尾垂虹”所在地;二是数百年来形成的”行通济,无闭翳”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心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移风易俗的实践,新兴的文化元素不断补充,导致某些原有的文化符号发生变迁,这是民间民俗文化适应社会发展而自我调适的结果.

传统习俗 文化符号 水乡特色 历史演变

申小红

佛山市博物馆历史研究部 广东 佛山528000

国内会议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14年会

北京

中文

276-299

2014-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