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形势下门头沟民俗的保护与实用
本文主要论述了门头沟传统民俗的内涵和作用,以及城镇化背景下门头沟区传统民俗的保护和利用. 认为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对门头沟传统民俗事象分别采取“资料性保护”、“原生态保护”、“理念性保护”、“纪念性保护”、“传承性保护”、“实用性保护”、“变革性保护”、“开发性保护”、“政策性保护”等措施。使己经消亡或正在消亡的民俗事项留下宝贵资料;使一些能抢救的留下原汁原味的声音、形态;使不易保护的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应该强化的得到强化;使有益的得到复活和传承;使能够发挥作用的充分发挥作用;使需要变革的,顺应形势大胆变革;使需要走向市场的,进行大胆尝试;使需要特殊保护的民俗,得到政策的保护。 门头沟民俗积淀深厚,多姿多彩,特点鲜明,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郊区、山区、矿区、革命老区的地域特色。门头沟已经有京西太平鼓、琉璃渠皇家琉璃制作工艺、妙峰山庙会3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京西蟠会等9项进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32项区级保护项目。一大批濒临灭绝的优秀民俗事象得到保护。 门头沟的民间习俗是一笔极为厚重、珍贵的财富。党和政府重视,业务部门努力,再加上专家的指导,群众的积极参与,门头沟的民俗文化一定会显示它的魅力和神采。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利用好传统民俗,使其为社会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俗活动 文化内涵 资源保护 新型城镇化
刘德泉 侯秀丽
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会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6-81
2014-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