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大都市传统节日的当下存在--以北京为例
为了生活的有序和精神的完满,人类不断创造文化.传统节日以一种特有的文化范则,提醒着人们去认识和解读宇宙、人生、社会以及人自身,为人们提供具有神圣秩序意义和情感交流价值的象征性文化载体.然而,新型城镇化甚至信息化的巨大影响,使得传统节日的生存土壤骤减.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传统节日之于人们的意义及其当下存在均是应该关注的文化问题.北京是一个集中反映这一问题的城市,是探寻传统节日未来发展的窗口.深入研究北京传统节日的当下存在,有利于解决传统节日遭遇时代危机的种种问题,为传统节日的美好明天提供范例. 一切历史的本质,首在于它的当代性。马克思说,不管社会的形式如何,都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文化给予人们以生命的意义,既教人们入乡随俗,又向人们展示古往来今的世界与历史。是人们认识人生与世界的重要参考,也是人们走向未来的核心支撑。从中,明晰如何选择,怎样尊重以及尽可能地构建美好的未来生活。西哲有云: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在笔者看来,文化则是凝聚认同的最好纽带,是形成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内核,是获取深度认知的前提与基础,更是以包蕴情感的立场来理解人类生活的不同可能性的前提。当然,这认知或者认同并不是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传播的,很多时候需要主动的传播和文化表达方式的不断确认,因此,节日作为集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文化载体,是丰富生活、调剂生活的有力手段,也是接续历史、连接未来的枢纽,是存在的生活和有生命的遗产。
传统节日 文化内涵 新型城镇化
景俊美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6-154
2014-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