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地震灾害等级快速判定与应急救援响应模型研究

通过近年来约300个国内外地震灾害快速研判实践,本文针对强震后短时间内如何快速研判地震灾区灾情程度、级别、空间分布和最终死亡人数这一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性难题进行了研究. 对灾情速报与震害等级快速判定方法进行了讨论,利用灾情速报网、新媒体、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破坏、余震分布和断层滑动破裂带空间分布等方法,对地震灾害的规模、程度及空间分布进行定性的和部分定量的估计,划分出强震无灾、强震轻-中灾和强震大-巨灾三种地震灾害响应类型(级别);提出灾情增量的时间变化和震后人员伤亡的时间分布特点,在死亡人员统计数、统计比、时增量和人员死亡总量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人员死亡时增量与总量相关分析技术模型,提出震后8-16小时可获得时增量最大值,并估计出最终人员死亡总量、人员受伤和无家可归者,这些模型和计算结果为震后快速响应和救援启动级别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震灾害 等级判定 应急救援 时增量模型

曲国胜 宁宝坤 孙刚 王海鹰 刘晶晶 崇美英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数字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国内会议

2013应急管理(西安)高层论坛暨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EMS)中国委员会第四届年会

西安

中文

22-35

201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