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美籍华人史学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为例的探讨
20世纪40至60年代(以下简称”这一时期”)留学美国的美籍华人史学家主要有:杨联陞(1914-1990)、何炳棣(1917-)、黄仁宇(1918-2000)、吴天威(1918-2005)、刘子健(1919-2003)、唐德刚(1920-2009)、徐中约(1923-2005)、刘广京(1921-2006)、沈已尧(1926-)、余英时(1930-)、许倬云(1930-)、张光直(1931-2001)、林毓生(1934-)、张灏(1937-)、汪荣祖(1940-)、黄宗智(1940-)、杜维明(1940-)等.他们大都在美国的中国学研究领域颇有影响力。因为中国大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关起门来热衷于搞政治运动,使得这些海外华人史学家无法回到大陆施展身手,在特殊时期,他们还要担心在大陆的亲眷会因为自己身处海外而受到牵连。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他们才得以有机会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但比较正常的、频繁的来往则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在1979年1月中美建交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的著作才得以在中国大陆出版,并对中国大陆史学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往往成为“不在场的主角”,其中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影响最大。
大陆史学 政治运动 华人史学家 多元化理论
周一平 许曾会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72-284
2011-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