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局限性分析:个体体验理论视角
关联理论是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它的使命虽然不是解释翻译,但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被看作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动态的语境中完成的.在推理过程中,由于个体体验的不同,译者对于原作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差,原因主要是关联没能建立或者建立起了错误的关联.并主要从个体体验的视角出发,分析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局限性,即:每个人的个体体验都是不同的,在个体体验不同时,关联是无从建立的;由于个体体验的不同,对于从一件事物的理解因人而异,因此,关联失误也是屡见不鲜的。翻译实践中,由于译事是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构成的三元关系,其个体体验不同,导致其认知结构及推理模式也不同,因此就会直接导致原文信息和译文传达的信息不对等。但是,Nida认为翻译只能在某种程度的传意功能上,力求尽量与原文接近任何翻译者应以目的语接受者的认知假设为导向,明白清晰地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如此一来,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者之间“个体体验”的趋同度就显得极其重要了。“个体体验”的趋同度很切合翻译的本质属性,也能提醒译者尽量向原文趋同。
汉英翻译 关联理论 个体体验理论
李洁 祖利军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64-168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