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知识与福音:济南广智院与近代城市公共空间

博物馆作为近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型场所,在清末也随西风东渐传入中国.1904年,英国浸礼会为开辟济南教区,由传教士怀恩光在济南建立首座博物馆——广智院,后成为齐鲁大学社会教育科.广智院作为新型公共空间,在设置上充分考虑社会性、教育性、宗教性三重目的,设有展览厅、布道所、讲演室、圣经室、图书阅报室等场所,在展出各类西方先进文明标本的同时,也陈列中国的陋风陋俗模型,并不断变换展品内容,适应时代需要.作为教会博物馆的广智院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举行宗教讲演、协修会、礼拜等宗教活动,展览与布道密切结合,民众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触了基督教义,最终目的仍是吸引民众参观进而传播福音,这也是其城市宗教空间体现.广智院作为共享的文化资源,不分男女、阶层差别,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平等开放,并经常举行主题展览与民众教育活动,增进民众公共参与热情,成为济南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事实证明,广智院有利于减弱民众抵外情绪,缓和民教关系,传播西方文明,进而开拓民智,拓展公共意识,特别是对市民社会的孕育有积极影响.当然广智院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不可避免存在对中国文化与社会偏见,其展示的西方先进文明,在当时动荡的中国大部分仍难被运用到具体改良社会的实践中,大多仅限于启迪民智、开阔视野层面而已.

博物馆 英国浸礼会 济南广智院 清末时期

张德明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100871

国内会议

周馥与济南自开商埠后的城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202-219

2010-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