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编码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编码为P35.3病例较少的原因,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编码规则,提高编码准确率. 方法:检索2014年江苏省某医院编码为B18.0编码、B18.1和P35.3的所有病例,分析患者既往史、家族史和感染途径. 结果:检索出B18.0和B18.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423份,无P35.3先天性病毒性肝炎病例,105个病人的母亲同时患有慢性乙肝,有5份病例医生描述为母婴传播. 结论:围生期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但在慢性乙肝诊治和编码过程中,有关围生期感染的信息易被忽视和遗漏,慢性乙肝多分类到B18.0和B18.1,与流行病学不符.应重视母婴传播病例的编码,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国际疾病分类 编码规则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编码准确率
段沁江 鲁磊 吕陟
210036 南京市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210029 南京市 江苏省人民医院病案科 255400 临淄市 山东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病案科
国内会议
赤峰
中文
129-131
2015-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