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肝脾不调的证候学演变规律研究

笔者认为肝脾不调证基本包括了肝旺脾虚证、肝旺脾困证、肝郁脾虚证及肝郁脾湿证等。肝脾不调是由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并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核心病机的临床常见证候。中医某一证候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是证候实质研究的基础,肝脾不调证是包含了多个具体证候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肝郁脾虚证。同时,脾胃相为表里,脾升胃降不仅是中焦气机升降的枢纽,同样事关全身气机的条达,因此,肝脾不调应包括肝脾和肝胃不调的诸多证候,难于将脾胃截然分开。

肝脾不调证 中医证候 演变规律 发病机制

刘卫红 刘清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 100010

国内会议

第三届岐黄论坛——中医传承与创新论坛

北京

中文

33-36

2015-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