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调肝理脾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肺脾常虚”、“心肝有余”。脾不足,不仅表现在脏器娇嫩、功能尚不完善方面,也表现在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及它脏乘侮。“肝有余”并非真正有余,而是因小儿“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用以说明生长旺盛;另外,小儿患病后也容易出现烦急躁动、惊风抽搐等外似实证的表现。正是因为小儿这种特殊的生理特点,临床上非常容易出现肝脾不调的病证。肝脾功能失调,旁及五脏六腑,机体功能失常,可出现多种病证,因而伍鸿基先生提出“小儿疾病多在肝脾两脏”。因此,调肝理脾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即非常广泛。小儿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病机虽涉及心、肝、脾、肾等诸多脏器,但肝脾是其关键,调肝理脾为诸多治法中最为重要的法则。

小儿疾病 调肝理脾法 临床疗效 生理功能

李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00010

国内会议

第三届岐黄论坛——中医传承与创新论坛

北京

中文

60-63

2015-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