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两种不同中医证型癌痛患者在吗啡滴定中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证侯与吗啡滴定过程的相关性,两种不同中医证型在吗啡滴定过程中有无差异. 方法:74例伴有中重度癌痛肿瘤患者在入组研究或第一次服用药物之前完成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Inventory,BPI).爆发痛时应立即完成BPI量表.入组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取临床最常见的气血亏虚证、热毒内蕴证为人组证型.采用即释吗啡片剂进行滴定24小时以上,直至疼痛控制(NRS≤3),记录达到疼痛控制所需滴定次数及吗啡使用总剂量;同时还记录用药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41例气血亏虚证患者就诊时疼痛程度平均5.07±1.13分,平均滴定次数为4.39±0.83次,完成滴定的平均吗啡总剂量为24.76±9.15mg.33例热毒内蕴证患者疼痛程度平均5.85±1.00,平均滴定次数4.87±0.60次,完成滴定的平均吗啡总剂量为33.48±10.93mg.根据BPI量表,统计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在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睡眠六方面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两种不同证型的癌痛患者在疼痛程度、吗啡滴定次数及吗啡总剂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癌痛 中医证型 吗啡滴定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方红明 郭勇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06 浙江省中医院,杭州,310006

国内会议

首届两岸四地中医药循证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303-307

2015-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