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州半岛雷电特多问题的探讨
通过对雷州半岛雷暴发生发展的地理与天气系统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对策和防范措施.各地雷电天气因地理、环境、海陆不同而异。低纬度沿海、特角海岸、岛屿附近,最易产生雷电天气。植被不同、地质结构不同、地下水位不同的地方,其土壤电阻率、地闪密度等都不同。据测:离水体较远的砾土红壤的土壤电阻率(≥439.85Ω·m)>原土干红壤(≥337.405Ω·m )>回填夯实干红壤(≤254.50Ω·m)>回填夯实湿红壤(≤106.20Ω·m)。水体附近土壤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其土壤电阻率在106Ω·m以下,雷电落地机率大,最易遭雷击。市政建设、城乡规划,必须根据当地的雷电密度,雷电最多移向,做好应对措施,不要在雷电通道和雷电密度大的地方建立好镇,大型企业和活动场所、仓库。不同企业,不同过电面积的建(构)筑物,设计、施工前必须做好雷电评估,施工期间选好最佳作业时间,并事先做好防护。雷州半岛雷电云云底极低,几乎与海平面接近,所以不宜在海滩、洋田、盐田区建住宅等建筑,雷击风险极大。海上作业平台、灯塔、隙望哨、闸口及控制室、海边浴场、海边旅游度假区、避风港口、码头等,必须切实做好防雷设施。
雷电天气 地理环境 土壤电阻率 防雷设计
李昆飙 游飞 陈华 周炳辉
湛江市气象局,广东湛江,524001 遂溪县气象局,广东遂溪,524300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235-237
201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