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不同灸量对寒凝型痛经的IL-4、IL-10和IFN-γ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灸量与疗效的关系及不同灸量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究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理. 方法:把120例中度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病例分为A、B、C、D共4组各30例,另设正常空白对照组30例.观察A、B、C组均在神阙穴上进行隔药灸,每组灸量不同分别为6、9、12壮;西药D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观察血浆中IL-4、IL-10、IFN-Y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A、B、C组与西药D组比较p<0.05,且C组与A、B组比较p<0.05.观察组血浆中IL-4、IL-10的提高及IFN-Y下降均优于西药对照D组,且C组与A、B组比较p<0.05. 结论:隔药灸治疗痛经的疗效总体优于口服药物,疗效随着灸量的增加而提高.隔药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刺激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达到改善痛经症状的效果.
寒凝型痛经 隔药灸疗法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γ 临床疗效
朱英 姬乐 周丽晶 林耐球 周广军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南宁530011 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545006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001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一次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
重庆
中文
220-223
2014-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