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止血法与活血通络法调节RVO兔模型凝血因子及微循环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凉血止血法及活血化瘀法调节兔RVO凝血因子及微循环的作用机理. 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应用光化学方法建立RVO 兔模型,分别予凉血止血法、活血通络法、两法合用干预,观察血清凝血因子ATⅢ、PLG及微血管舒缩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1.1.凉血止血法在3d以内降低ATⅢ活性,有促凝血作用;3~14d使ATⅢ、PLG升高,有抗凝作用;28d PLG仍升高而ATⅢ趋向正常.3~14d下调TXB2/6-Keto-PGF1α比值,呈舒血管状态;28d比值高于模型组,血管趋于收缩.2.活血通络法1~14d升高ATⅢ、PLG活性,以7d内最显著,具有抗凝作用;28d时下调ATⅢ、PLG,有促凝作用.3d下调TXB2/6-Keto-PGF1α比值,呈舒血管状态;7~28d上调比值,血管趋于收缩.3.两法合用以升高ATⅢ、PLG为主,具有抗凝作用,在7d时上调ATⅢ最明显,在28d时上调PLG较明显.3d下调TXB2/6-Keto-PGF1α比值,呈舒血管状态;7~28d上调比值,呈缩血管状态. 结论:两类中药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凉血止血法以极早期(3天内)促凝及早中期的抗凝和舒张血管作用为主;活血通络法以早中期的抗凝和舒血管及中后期的促凝和收缩血管作用为主;两法合用者各期均以抗凝作用为主及其早期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中晚期有收缩血管作用.三组中药对凝血及微循环调节的作用强度及时间点各有所不同.
视网膜静脉阻塞 凉血止血法 活血通络法 中药药理 凝血因子 微循环调节
吴烈 张国亮 武丹蕾 桑子瑾 唐棠 夏燕婷 吴建国 张楠 马菊梅 康玮 杨迎新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5-182
2015-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