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理论在中医肝病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肝、脾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决定了肝与脾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现代医学来看,肝脏与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密切相关,这些是人体三大类有机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其生成、贮藏、转化等均与肝脏密切相关。中医来说,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是维持精、气、血、津化生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其滋养四肢及清窍,现在看来,水谷精微即泛指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化在中医学则属于脾的功能朱凌凌等认为中医的脾是有解剖形态学基础的,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和胰,但中医整体观念,又决定了中医脾的功能绝非局限于现代医学中脾脏和胰腺的功能,现代研究己证实还涉及消化、血液、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多脏器、多系统。中医理论中脾脏的功能与现代医学中肝脏的功能在此发生融合,是肝脾相关理论的另一种阐释。 肝脾理论对当今临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中医肝病的治疗更是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肝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顾护脾土。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众多,中药抗病毒多用大量清热解毒药物,性多苦寒,久服必败坏脾胃,临床治疗时更应注意寒凉药物的用量,同时加用健脾药味。在治脾的过程中亦不应一律健脾益气,还应根据辨证用药,证属脾呆则芳化,证属脾湿则祛湿。肝脾理论不仅可应用于肝病的治疗,还可应用于肝病的预防及起居调摄。肝病患者应规律作息,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饮食清淡,注意顾护脾胃,可明显改善预后。由上可见肝脾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应用表明肝脾理论可靠实用。
中医肝病 肝脾相关理论 中药治疗 临床应用
王琮 徐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64-469
2015-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