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産業副資材之生物纖維造粒發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林产业高效益发展和国际化,各种农林废弃物也日益呈现出增长趋势,其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及利用程度不高等现象,而其废弃物处理主要作垃圾掩埋或焚烧,造成可利用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和难点,农林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且与区域型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有监于此,对农林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将其转化为「农林副资材」,并统整现有各地区农林副资材资源,以提高再利用率与创造经济效益,更进而将废弃物再造提升净化人们生活层次为目标.目前世界各界对于木质与非木质纤维之生质颗粒制造技术已逐渐发展,其资材已做为畜产、农园产业及生质燃料等相关使用,但由于生物纤维来源多样化且复杂,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单位积极研发造粒技术,以提高生质颗粒质与量之,使生质颗粒成为环保农业新资材的后起之秀.本论文就生质造粒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科技整合与环境友善农业副资材等,以跨领域整体、产学协调、资源循环、再生零废弃的原则,重点支持农林副资材利用产业在收集、运输、储存、再生利用等阶段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引进和应用,通过技术与人才培训,有系统和有效益地发展适用各区域条件的技术与示范应用,提高生质造粒之农林副资材利用的可操作性,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技术,并拓展生质颗粒副资材利用途径。
农林副资材产业 生物纤维 生质造粒技术 资源利用
龍暐 藍浩繁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木材科學與設計系
国内会议
台北
中文
55-61
2015-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