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临床类型、病原学及中医体质类型构成分析
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目前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类型、病原菌及中医体质类型构成,为临床治疗甲真菌病提供新思路. 方法: 记录8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甲真菌病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临床表现类型,并收集甲真菌病人病甲标本进行真菌学检查.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根据判定评分标准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甲真菌病患者病原学情况,临床表现及中医体质类型的构成比。 结果: 共84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参与调查。 1.男:女比例为1:2.23,平均年龄为51.94±1.962岁。 2.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 61例,占72.6%;全甲损毁型(TDO)17例,占20.9%; 白色浅表型(SWO) 4例,占4.8%;近端甲下型(PSO)2例,占2.4%。 3.念珠菌共55株(63.9%),为最常见致病菌;皮肤癣菌次之,共20株(23.3%);非皮肤癣菌11株(12.8%)。其中罗伦特隐球菌1株。 4.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25.0%)为主,阳虚质(23.8%)次之。 结论: 1.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全甲毁损型次之。 2.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 3.广州地区甲真菌病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为主,阳虚质次之。
甲真菌病 病理机制 病原菌 中医体质
范建宁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64-164
2015-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