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某公路改造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为了在工程建设中减灾防灾,根据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试行)》,在系统收集、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研究等方法,对拟改造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合拟改造道路工程特点和评估区环境地质特征,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以下主要防治措施:1)道路场地开挖削坡,对于高度较大的斜坡,应分台阶分段进行,开挖段形成边坡多为顺向斜坡,岩体层理发育,层间结合一般,存在风化裂隙分割的易脱落岩块,此外,坡面分布有少量不稳定土体,受放炮振动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易发生崩塌或滑坡,建议施工中进行系统清除或加固,避免影响道路施工和运营。2)场区内道路通过冲沟或地势低洼地段,一是清除松软土层,二是施工中采取换垫等措施,防止流塑软土层产生段路面变形,三是对于局部回填厚度大的区域应考虑地基处理;道路通过土层较厚的斜坡段,挡墙基础必须置于完整稳定的岩体内,且满足抗滑要求,避免路基侧向滑移。3)坡面分布有灰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灰岩,岩质坚硬,系良好的建筑石料或原料,建议线路两侧各200m范围内设置为禁采区,不得进行采石等矿业活动;对路线两侧现有采石场形成的废弃斜坡进行清理、加固。4)对于高度大于30m的泥岩、泥质粉砂岩、砂泥岩互层、灰岩等路段挖方边坡,需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情况对边坡进行特殊设计。5)本项目尽量实现土石平衡,但仍有部分弃方,弃土场一般集中弃置在荒芜地坳沟中,并根据需要设置完善的排水、防护措施,以确保水土不流失;同时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原环境自然植被面,还应进行“还林”和“还耕”绿化设计。
公路改造工程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舒姚 陈润
四川煤田地质一三七总公司,四川达州,635006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67-169,173
2015-0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